Tag Archives: 釋尊

認識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即現在的尼泊爾),釋迦牟尼不是本名,是後人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釋迦」是祂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 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是聖者之德。我們也敬稱為釋尊、世尊,意指世間最尊貴的聖者。

釋尊在前世,有天在雪山禪定,祂用很虔誠、很恭敬的心祈求諸佛加持,燃燈古佛看到了,就幫祂加持,為祂授記,並對祂說,「你來世將會在娑婆世界成佛,名號叫做釋迦牟尼佛」。

釋尊是淨飯王的兒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有富有與順利之意。淨飯王發願「一切達成,國力富強」,因此給祂取了這個名字。

釋迦牟尼佛的誕生

釋尊出生於西元前六世紀中期,那個時期,根據古印度風俗,女人一定要回娘家生產。

釋尊的母親,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路途中,經過裡面有美麗而鮮豔大樹的藍毗尼花園,釋尊就在此處誕生。(藍毗尼花園的遺址,現在由尼泊爾政府規劃為古跡保護佛教聖地。)

相傳釋尊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同時還有九龍吐水,像細雨一樣的落下。地上又自然湧出了二個水池:一個熱水,一個冷水,供釋尊沐浴洗澡。

至今佛教寺廟,為了紀念釋尊的誕辰,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都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浴佛節,由此而來。

釋尊誕生七天,祂的母親摩耶夫人就過世了。

摩耶夫人生天之後,釋尊就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漢譯大愛道)撫養長大。後來她也跟釋尊出家成道,是佛教四眾弟子之中的第一個比丘尼,人們為了紀念她,將比丘尼住的地方稱為愛道堂。

釋迦牟尼佛的求道

十九歲時,釋尊到宮外的花園去遊玩。在花園門外,釋尊看到了髮白面皺,骨瘦如柴,彎腰駝背的老人,手裏拿著一根拐杖,步履極為艱難;又看到了睡在路旁,翻來覆去呻吟叫苦的病人;最後看到了一群人抬著一具死屍,膿血流溢,惡臭難聞,隨行的親屬痛哭流涕。

釋尊心裡悶悶不樂。

祂感覺到世界上的人都有老苦,都有病痛,人生在世,生必有死,最後一死,無論是什麼人,都是無法倖免。究竟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人生的生老病死苦呢?

巴利文的原文記載,為了尋找答案,二十九歲那年,釋尊不顧淨飯王的反對,帶著五名侍從,出宮到處去尋師訪道。

首先走到跋渠仙人苦行林中,見到許多人修苦行,有的披著草衣,有的身穿樹皮,有的躺在泥土裏,有的臥在荊棘上,釋尊覺得他們所修的苦行,不是根本解脫的辦法。

後來到尼連河西岸,優樓頻陀村外的苦行林中靜坐思維。就在這裏來勤修苦練,入定修行,每天除了只吃一粒麻與一粒麥來充饑。在這段時間裏,還有一些麻雀,在祂頭頂做窩,有許多蘆茅和樹藤纏繞了祂的雙腿。這就是佛經裏所載的「雀巢築頂,蘆茅穿膝」的歷史故事。

苦修還不能達到最究竟,所以祂離開苦行,走到尼連河去洗澡。同時接受了難陀和波羅二位看牛牧女供養的乳麋粥來滋潤身體。隨釋尊一起修行的五位侍從,此時看到釋尊放棄苦行,心生誹謗,說釋尊退失了修道的初心,便離開了。

釋尊獨自走到尼連河畔美麗的菩提樹下,在一塊大石頭上,結跏趺坐,發誓說:「不成佛道,不起此座。」

釋迦牟尼佛的證道

釋尊在菩提樹下禪定,終於把心中的根塵,妄想執著,滅得一乾二淨。心中的智慧光明,完全顯現。

有些書上說,釋尊在一夜之間證道,那是錯誤的。

也有人說,「釋尊夜睹明星而證道」,是看了天上的星星而成佛,其實不然。所謂「夜睹明星」,就和「明心見性」一樣,釋尊是在菩提樹下禪定,從正定到深定,然後到妙定,最後見證到自己的身心已經化成整個虛空,與宇宙合一,而沒有色身的存在。

釋尊當時就是在禪定中,發現整個身心都不見了,而體內的每一個細胞,構成所有器官、組織的細胞,都在閃閃發光,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此時釋尊才知道,原來眾生皆有如來德性,不能成佛的原因,就是每個眾生太執著,我執太重,法執太深。而要解脫生老病死苦的唯一方式,就是靈性獲得解脫,一世成佛。

釋尊就在三十五歲這年證到不生不滅,無掛無礙的涅槃境界,也就是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的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