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禪修見證-心

領袖會的力量:讓邱靖雅打開視野,學習「政治」成就福國利民

禪修見證

作為一名政治人物,新竹縣第一高票議員邱靖雅競選時無黨無派,服務時不分藍綠,但大家都知道,她是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的弟子,法號覺妙育蓮。邱靖雅認為,自己會走上政治這條路,受到禪師創立世界領袖教育和平基金會(下稱領袖會)的影響很大。

禪修人士參與政治,邱靖雅說,的確常遇到民眾質疑,「民眾常拿我禪修這件事開玩笑,比如他們覺得,『修行人不是應該一切隨緣嗎?』我都會對他們說,『正因為我修禪,才能夠堅持為民眾追求福祉,因為修行教我做到不計較個人得失,做到清廉。』」邱靖雅相信,因為她禪修的人格特質,日子久了,民眾會更信任她。

邱靖雅內心深處一直有種空虛感,「從小我就是父母不知道我在想什麼的小孩。」雖然曾經短暫唸過佛,但解決不了她心中的疑惑,直到入門禪修。

「碩一時,室友接引我禪修,入門後,我才知道這一生的精力要用在哪裡。」她第一次到禪修會館,就覺得很歡喜、很舒服,莫名覺得生命豐盛而滿足,因此從第二堂課起,她就開始擔任義工。

後來妙天師父在2000年成立領袖會,還舉辦教師禪學營,那時正在推行教改,有所謂的生命教育課。「結果老師們都不知道怎麼教,很多老師是拿著筆叫學生畫重點,當作考科去教。」領袖會讓邱靖雅打開視野,擴大胸襟,「從小到大沒上過禪學營這種課,讓我體會什麼是宇宙的高度,體會生命的流,我才知道生命能有這麼大的格局。」

以前總覺得自己是不是怪小孩,一定有哪裡不對勁,現在她才找到了人生的歸宿,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修。

「領袖會不僅教我們能力,也給我們人生目標。透過政經學院的課程,我學到如何善用『政治』這個工具,並精準認識了政府的功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她認為就是「福國利民」。

邱靖雅還在讀清華大學中文系時,就被竹科業者延聘擔任財務長特助。20年前在新竹市教書,雖然孩子喜歡上她的課,但身為老師,很難從制度與社會結構面去解決社會問題,因此她毅然從穩定的教職跳槽,投入公務體系。偶然的機會下,她成為當時桃園縣政府副縣長特助,之後又當選竹北市民代表、新竹縣議員,還曾在縣府擔任民政處長。

從竹科走到縣府,最後又回到民眾中,與民眾站在一起,邱靖雅說,自己是個很普通的人,幸運的是遇到很多貴人,給她很多機會,尤其是妙天師父的栽培。

邱靖雅修禪、從政,都超越了家人的想像;不過,家人都支持她。「媽媽雖然不希望我從政,但她說,既然我已經對菩薩發了願,就算家人求我回來,我也絕不能放棄。」母親還叮囑她,絕不可貪汙,因為貪汙是拿子孫的福報去賠!

捨竹科高薪,又放下穩定的教職,邱靖雅說,自己真的對名利財富沒有興趣,她只想做有意義的事,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妙天師父,才讓她能站在成就者的肩膀上,眺望宇宙的高遠無垠。

文/謝璦竹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21期《禪修圓滿生活》

 

修行是人生最終極投資 覺妙資明從櫃員到董事的銀行家生涯

禪修見證

操著一口親切的海口腔台灣國語,台北富邦銀行董事、前廈門銀行行長林昆三,與一般人心中冷峻高調的銀行家不同。不久前,他在演講時總結職涯表示,自己從收銀櫃檯做起,到現在擔任董事,這對一個完全沒有背景、出生於雲林窮鄉僻壤的麥寮小孩來說,是難以想像的,這都歸功於他懂得「投資」自己的靈性。

林昆三小時候家裡窮,「唸到專科4年級時,爸爸往生了,我晚上兼職幫人記帳,半工半讀才畢業。大家都說銀行是『金飯碗』,那時嫂嫂教書一個月的薪水是2,500元,銀行起薪就快4,000元,我就去應徵交通銀行。」

應徵公家銀行需要推薦信,他硬著頭皮請交通銀行的警衛幫忙,警衛很好心,便幫他向看起來心很軟的女保管箱主任商量,「他是南部來的孩子, 能不能幫幫他?」沒想到菩薩保佑,他真的拿到推薦信。

順利考上約僱人員,並不代表可以馬上到銀行工作,第二關要有店保(有店鋪資產的保證人);他想到讀專科時的老師是交通銀行監察人,老師看重他是學校升格專科後,第一個考上銀行的學生,便慨然允諾,就這樣,他成功捧住了心中的金飯碗。工作後第一個奢侈的享受是音樂,「為了買音響,我存了好幾個月的錢。」他笑說。

後來他通過高普考,進入台北銀行成為正式員工,此後17 年間,資明像一般人一樣在職場上熬經歷,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他可以順利地每5年升1級。而職涯突然加速度起飛是在1989年,他遇到一位眼睛不好、因修行印心禪法而神奇復明的同事雪蓮師姐介紹,入門修行,竟短短5年內連升4級。

資明的工作常常要應酬喝酒,一次,他向師父提到此事,師父對他說,「你就當作是在喝『佛光』就好啦!」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沒想到有一次應酬時, 朋友幫他拍照,真的有一道金光從酒杯幻化而出, 進入他的喉嚨! 這張照片後來在1996年法難期間,經過調查局驗證並無造假。禪師的一句話,竟蘊涵著禪的宇宙生命力。

1994 年,資明調任高雄分行經理,他稟明師父後,被賦予負責高雄道場的責任。在高雄期間,資明不忘「生活就是修行,工作就是度眾」的道理,不管是與同事談工作,還是與客戶談業務,都不忘真心關心他們,將修行與工作融為一體,很快在大客戶中鋼公司也辦了禪修班,由他親自帶大家上課,中鋼高層也感受到禪修的益處,紛紛加入。

資明離開高雄分行時, 因為業績出眾,調升為總行部室經理,而高雄分行只是二等分行,這種調升很少見。由此可見,禪修對他的人生福報帶來了重大提升。

為何覺妙資明這樣毫無背景的鄉下小孩,學歷也不起眼,卻能開創如此輝煌的職涯?資明感恩地說,這是因為他做了最棒的投資 ── 修行印心佛法。他說,自己能有這般成就,全拜師父的大智慧力指引,「為佛所用」就是他的志業。

從櫃員到董事,覺妙資明把修行擺第一,妙天禪師就是他靈性的導師,每遇重大決定,必定稟明師父,秉持「工作就是度眾」的精神,以禪的智慧力圓滿人生。

文/謝璦竹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17期《禪修圓滿生活》

 

悟覺妙天師父是生命導航 俠女吳淑慧的跑跳人生

禪修見證

覺妙琉蓮(俗名吳淑慧)曾經是全台最年輕的會計師,差一點成為全球前3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後來峰迴路轉自行創業,吳淑慧的人生看似是一步一腳印,朝著既定的目標奔去,但其實充滿了預期之外的轉折與冒險。

1995年是吳淑慧人生的轉折點。年初結婚,快滿3個月時,由於不能適應富明家族的各種繁難,就吵著要離婚,最後沒有離婚,竟是因為入門修行的功德。「我是都會女性,難免我行我素,而他是南投人,家族龐大。但每次我吵著要離婚,他就說,『師兄接引恩德不能忘。』」回想到這裡,吳淑慧不禁輕笑。

覺妙富明當時已皈依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入禪門修行,而吳淑慧此前也因禪門師兄覺妙宗明的接引,想過要去上禪修課。「我真的想過要去上課,但每次上課前就有客戶上門,」當時她還是工作擺第一,現在回想起來,她明白這是對她的一種考驗。

那時妙天禪師親傳的禪修課極受歡迎,儘管上下午都開班,要報名仍是一位難求,最後還是禪師開放增加名額,他們倆才報上名。

上課禪定時,吳淑慧因為想離婚,前一夜沒睡好,又思緒紛飛,無法專心禪定。但忽然間,一道光從頭頂灌進來,「就像氣球被消風似的,所有思緒突然都不見了,整個人像觸電一般,忽然覺得沒什麼值得生氣的!」這是吳淑慧第一次體會到禪的不可思議宇宙能量。

還有一次不可思議的經驗發生在當年6月,富明的父親過世,吳淑慧因為體質特殊,自小家人都不讓她接近喪事,為公公守喪是她人生第一次,到了晚上便感到害怕。富明對她說,可以在心裡默念師父,於是她一邊想著師父,一邊睡著了,夢中竟夢到妙天師父。

師父在夢中說,「不用怕,沒什麼好怕的,唱這首歌就不會怕了。」她回答,「可是我不會唱。」於是師父就一句一句教她,直到她會唱完整首歌…。

醒來後,雖然她已經不怕了,但卻想不起這首歌要怎麼唱?後來在12月桃園的「印心禪法 見性成佛」大法會上,才發現原來是《統天大佛頌》!但這首歌她以前從沒聽過,連歌名都不知道,怎麼會夢到呢?她覺得不可思議。

2007年,吳淑慧獲賜法號覺妙琉蓮,但獲得這個法號其實整整晚了7年。很早師父就告訴她要賜法號琉蓮,但賜法號的日子卻遇到公司旅遊,身為公司負責人,她決定旅遊不改期,法號可以晚一點,結果一拖就是7年。她向師父道歉,師父指著心說,「你要跟自性道歉,不是跟我道歉。」

對於師父賜法號,琉蓮心中除了感恩,還有愧疚懺悔。「十幾年來辜負上師的期許,也愧對自性,因為俗情太多,不夠精進,未來自己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她說,有了法號後,禪定變得更有感、更容易突破,此前因為常常出差,總想著等到有空時,再靜下來好好禪定,但她悟到,這全錯了。

修行是與時間賽跑,正如禪師開示,「要跑在業報前面,才不會被業報追上。」把握當下,就是不讓惡因發芽;因緣者,「緣」轉掉了,業「因」便不會結果。

就像汽車導航,即使走錯路,也不用急著回頭走原路,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師父是生命的導航,有了師父,就不怕迷路,也不怕走錯路。」

文/謝璦竹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16期《禪修圓滿生活》

佛師相應以破疑 邱怡萍蒙妙天師父點化

禪修見證

禪定間,感覺師父走到我旁邊,忽然師父伸出兩隻手指,在我頭上點了點,頓時我全身從頭到雙手都感覺電電麻麻的,很舒服,而且很開心,心裡的煩惱突然都消失了。」邱怡萍說。

在彰化禪修會館共修的邱怡萍覺得自己特別幸運,那天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師父親自到台中禪修會館傳法;上課時,她正好坐在走道旁,因為家裡的變故,禪定時她心裡很亂,不能定心,沒想到師父竟然點了點她的頭,這簡簡單單的動作,竟瞬間傳給她不可思議的能量!

2019年,邱怡萍在彰化師範大學讀大三,一天突然接到家裡電話,父親因為嚴重中風,急送加護病房!當時她非常錯愕,因為父親一向很養生,飲食作息正常,平常也有運動習慣,是游泳健將,怎麼會突然重度中風?到了病房,看到父親口吐白沫,她心裡非常難受。

當時,她是彰師大領袖社社長,已經入門第3年,不過,雖然擔任社長,她並沒有認真修行,只當作參加社團,總覺得那是「宗教」,不認為能帶給她什麼價值,心裡還有點抗拒。雖然,小時候母親常帶著她去宮廟拜拜,且母親因為體質特殊,還差點被邀去當乩童。

「社團學姐會問我,想不想跟著師父直到成就?我都不回答,卻不敢對任何人說。」在她當時的生活中,會下意識地認為,信仰佛教不僅引人側目,甚或被人看輕,使她不敢承認自己內心對靈性成就的渴望。

父親病得很重,在加護病房住了快兩個月,卻毫無起色,醫生都叫他們做好心理準備。邱怡萍心裡有如一團亂麻,父親生病前,一直都是家庭的支柱,母親是家庭主婦,沒有收入,哥哥和弟弟也才工作沒幾年,雖然有善心人士為他們發起募款,她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資格繼續做個無憂無慮的大學生,還「玩社團」、當社長!

於是她直接從領袖社消失,跑去打工賺錢,心裡做好放棄一切的準備。然而,她很不快樂,想哭卻哭不出來,「心裡始終有一種很空虛的感覺。」

終於有一天,她主動去找社團學姐,學姐鼓勵她回來繼續禪修,恰巧師父到台中禪修會館為大家上課,她覺得師父一定知道她心中的苦,也知道她家裡的難,竟然伸指點了她的頭!

下課後,她無比雀躍地和師兄姐分享這件事,大家都為她高興,她心裡也想到師父的法語:「佛師相應以破疑」,原來自己當初心中有疑,是因為沒有與佛相應、與師父相應。

而最神奇的是,隨著她心裡的慌亂愁苦轉為法喜充滿,父親的病情也奇蹟似地逐漸好轉,原本以為出不了加護病房,卻很快地恢復,還遇到貴人介紹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醫生,順利轉院,復健治療一年多後,目前在療養院安養。

疑心是一種眾生性,妙天禪師開示,當一個人起了疑心,虛空中很多破壞性的靈,就會趁虛而入。禪師曾開示:「尊貴謙卑以破慢,佛師相應以破疑。」禪師期許所有弟子,氣質要一天一天改變,想法和做法都要虛懷若谷,很有智慧,謙沖尊貴,令人敬佩。只要我們每天往這個方向去修行,一定可以身心清淨,這便是菩提大道。

邱怡萍過去心中有疑,明明自性渴望禪的宇宙生命之光,意識卻百般阻擋,直到父親病倒了,才勇敢追求禪法,而妙天師父有神通大能,不用言說便知道她的心,在千萬眾生、弟子中,罕見地伸指在她頭上點了一點,就令她從痛苦的疑心地獄解脫出來,生命也煥發出脫胎換骨後的光明。

文/謝璦竹
攝影/高經凱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15期《佛的奇異恩典》

從終日憂鬱到歡喜奉獻 從流離顛沛到日漸圓滿

禪修見證

追隨悟覺妙天師父修禪的8年歲月悄然而過。這期間,發生過種種不可思議的轉變,一一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痕跡,每天我都滿心感恩師父所賜予的一切。

「稱不上富裕,但看似美滿」,是我國中前對家裡的印象,假日休閒時,能出遊、學習才藝、和同學切磋功課,成績也名列前茅,然而就在我讀國二那年,家中因長年經濟不佳而債台高築的問題爆發開來,導致父母離異,從此開啟我一段為時不短的顛沛生活。

我告訴自己要好好努力,不讓母親擔心,但因家庭比同儕不圓滿,使我對自己愈來愈沒有自信,加上自我施加的壓力,心中充滿了負面思想,即使後來順利考上醫學系,也因為解放過頭,變得不愛念書而成績下滑。

另一方面,我因為缺乏自信,又怕生,不敢主動與同學互動,各項能力也不如同學,甚至大二時,還曾多次生出傷害自我的念頭,對人生感到極度的茫然和不解。就在此時,有人介紹我加入領袖社修禪,後來靠著禪的力量,才讓生命出現轉機。

記得剛開始學禪定時,因為身心狀態不是很好,總覺得兩腿疼痛難耐,但堅持幾個月後,我第一次感受到明心脈輪從「悶」轉為「清涼」,讓我信心大增,更加努力練習,有一天發現明心脈輪大放光明,更神奇的是,這光芒竟能一掃我心中的陰霾。

父母離異後,我和母親長年住在學校的教師宿舍,雖然母親也想讓家裡更安定而找過房子,但過程並不順利,不是格局不佳,就是價錢不合理。有一天,我聽到師父開示:「真正的迴向,不是只在嘴上說說而已,修禪不在表相,而在實相,只要能把這顆從修行中得到美好的心,帶到家庭、社會,帶給所有眾生,就是真正的修行人。」我聽了心中感受很深,決心要更發心接引,並在禪定時發願把功德迴向給家族。

後來有一次禪定,專注名色脈輪,竟發現名色開始轉動,讓我非常訝異,覺得法輪開始轉動了,果然不久後,我們買到一間舒適的公寓,讓深怕教師宿舍隨時會被收回的我和母親,終於了有一個安定的家。

後來我們經歷了2016年的高雄大地震,連台南都發生嚴重的房屋倒塌,但我們的家(在台南)卻安然無事。這讓我見證到,跟隨師父修行正法,真的可以遠離災難、轉危為安,心中非常感恩師父。

此外,我也常常莫名地感到開心,與家人相處或在工作場合都能圓融順利。這些林林總總,在8年前還沒禪修時,我根本無法想像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實在不可思議。而我心中非常清楚,這一切的正向轉變,都源自於我跟隨悟覺妙天師父禪修而來,衷心感恩師父,阿彌陀佛。

文、圖/蘇冠榕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14期《禪修見證》

讓禪的教育成為人生的明燈

專家說,人生其實不是贏在起跑點,而是贏在轉折點。不論一個人學歷高低,進入社會後是否能夠持續學習,才是一個人一生能夠有所成就或得到幸福的關鍵。

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蘇立仁的人生就曾經歷多次轉折,因而體會出終生學習的重要。

自大學時加入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創立的「財團法人世界領袖教育和平基金會(下稱領袖會)」以來,目前擔任董事,法號覺妙萬明,負責推動籌設會內各職業聯誼會等平台,讓每位會員在社會這個茫茫大海中,在禪的帶領下,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成長。

萬明出生在一個基督教家庭,外曾祖父是大地主,也是地方上的善人,平常除了造橋鋪路外,還為家族企業的員工信仰需求而建廟。然而,他的弟弟卻在一次大洪水中被沖走,讓他痛徹心扉,對傳統信仰頓失信心,轉而成為虔誠的基督徒,他的家族也都信仰基督教。

雖然從小受洗,也上主日學,但當女朋友約覺妙萬明一起禪修時,他沒有反對,這是因為在他追求真理的心中,牧師與聖經的教導還不足以給他全然的解答;就像外曾祖父在遇到人生的轉折點後,就此峰迴路轉;萬明心中也有基督教始終不能解答的疑惑。

「我們家是長老教會,當時牧師娘的妹婿是一個全然的好人,40歲就成為長老,他每天下班就去教會,週末更是全天在教會作聖功,有一天卻車禍而走了,留下兩名幼子及一直是家庭主婦的妻子。我問牧師為何會這樣,牧師也答不出來。」

不只如此,教會教導「信神者得永生」,但若是殺人犯,在死前只要懺悔並信仰上帝,過去的一切罪就可以既往不究嗎?萬明問牧師,牧師也沒有答案。

1990年,他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加入禪修,第一堂課盤腿感覺腳很痛,他環顧四週,發現年長的師兄姐都很安詳地禪定,比他這個身強體壯的年輕人還厲害,他覺得很好奇,便決定先試半年再說。

這便是覺妙萬明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孜孜矻矻追求真理,於是親身驗證。「一開始是感受到身體健康改善,因為從小就有過敏體質,母親不惜重本,天天讓我吃粉光蔘,吃了好幾年都沒用,但我禪修半年就不知不覺地全好了。」

之後他上悟覺妙天師父親傳的課程,對佛法有了更多認識與體會,便懂得用新的視角去看以前對聖經不解的內容。

「舊約聖經記載的許多歷史,我感覺都很殘暴,比如摩西曾叫猶太人在門上塗羊血,隔天所有門上沒有塗羊血的埃及人,家中長子全死了;若這是上帝的旨意,我不明白上帝為什麼那麼殘暴?」他問牧師,牧師也沒有答案,只說當時是戒律時代。「現在我知道這是因果。」

領袖會榮譽創會會長悟覺妙天禪師開示,真正的領袖除了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圓滿自己的人生,更能夠全心全力服務社會大眾、貢獻全人類,而且在有生之年可以為世界立功、立德、立言,遺愛人間,讓世界更和平、更安寧。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萬明認為領袖會的宗旨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不謀而合,包括消除貧窮、保護生態,以及促進平等等17大目標,而領袖會正是貢獻於全人類和平發展、具有「五洲共和,全球一家」崇高理想的終身教育機構。

這個全人類、全生態和平共存共榮的美好世界,只有透過禪的修養才能達成。

領袖會是以禪的教育為宗旨、世界和平為理想的終生教育機構,致力於推動各行各業更容易親近禪的教育,目前已經成立包括金融等6大職業聯誼會,且仍持續推廣中。

未來這些接受過禪的洗禮的社會青年,將成為各大學領袖社學生的強力後盾,讓他們在步入職場後,可以有堅實的社會人脈網為後盾,兩者合力,讓禪的教育成為人生的明燈,社會安定和諧的泉源,這是萬明與其他董事戮力的目標,也是悟覺妙天禪師的大願。

文/謝璦竹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12期禪修見證

 

外交官夫人的弘法大願

禪修見證

馬文玲是平鎮禪修會館負責人,獲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賜法號覺妙法蓮。

平鎮禪修會館是2012年她與夫婿喬凌寰(法號覺妙照明)所共同創建,2015至2017年間,照明外派駐奧地利代表處,擔任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我國代表,駐地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2018年又調往駐美代表處,夫妻倆隨即遷往美國華府。

照明是我國第一個赴德國學習核電廠除役管理的專家。作為我國核電除役管理的先驅,照明在汙染的處理上總是身先士卒,為此,他曾經獲得行政院核定大功一次,其餘小功也多有斬獲。

不過,對他們夫婦來說,最重要的獎勵不是政府的大功,而是得到皈依上師悟覺妙天禪師的印可。禪師曾開示,覺妙照明「功在國家」。但由於過於奔波,照明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很多人好奇科技外交官夫人要做什麼?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想跟照明出國,想要留在國內,那時平鎮禪修會館已經成立,很多事情要忙。但請示師父之後,師父說,『當然要去啊』,所以我就去了。」

首先是身分查驗,駐外人員的身家駐在國都要深入調查,尤其美國的查驗特別嚴格,「簡直可以說祖宗十八代都查遍了,每個人的文件都要翻成英文,我們只好在公婆的遺物裡翻找。」法蓮說。

抵達華府之後,第一件事是要租官邸,而外交部的安家假只有7天,期間還要辦理各項身分文件,公務行程還要照跑,其實非常趕。

在華府的第一個月,有幸暫住在雙橡園內的小白屋(莊園內的主屋是古蹟,依法不能居住),當時是1月,尚未找到適合當官邸的房子,又遇上暴風雪,行李還在海運運送中,他們依靠兩只皮箱熬過了一個多月,真的是千辛萬苦。

「歐美的房子一般沒有安裝在天花板中間的主燈,只有許多檯燈、立燈,而且為了省電(當地水電很多都是私營,電價按市場機制浮動,比台灣貴得多),瓦數很低,所以照明不足;後來我還是從台灣找了高瓦數的燈泡,才覺得夠亮。」當時,維也納的超市在週末幾乎不營業,每到週五,若遇到下雪,法蓮就特別焦慮,必須趕緊把冰箱塞滿,否則週末可能就沒飯吃。

回憶起當初入門的因緣,「因為練體操的關係,手腕過度使用,以致懷孕生產後,變成習慣性脫臼,有時1個月會脫臼十幾次,連鍋鏟都拿不動,更不要說抱小孩。」當時,照明的一位同事見狀,便接引她禪修。

法蓮入門禪修後,手腕脫臼的情形大幅好轉,「那時我家住在龍潭,巷口賣吃的老闆見到我,很驚訝地問我是吃了什麼仙丹?怎麼以前會被風吹跑的身體,現在變得那麼好了!」法蓮說。

法蓮回憶,那時上的第一堂禪修課是在結緣班,在此之前,她已經學過氣功、一貫道等許多法門,但都學不久,唯獨在印心禪法結緣班上,第一堂課教金剛蓮花手印,不知為何就眼淚直流,還在心裡對著師父法相訴說,「做人真的很苦…。」

照明一家都是基督徒,核研所同事接引他來禪修不成功,但他看到法蓮身體愈來愈健康,加上自己自幼有氣喘的毛病,幾個月後便決定入門修行。而法蓮修行約1年後,有一次參加妙觀山禪訓營,居然能夠提水,手腕再也不脫臼了,她真的很感恩。

在法蓮心中,妙天禪師對她有再造之恩,而凡事都全力以赴的法蓮,既然決心修行直至成就,就積極投入弘法。

從1999年年底至今,她與照明協助籌設桃園地區的禪修會館,並一直以義工身分主持會館,從未支薪。去(2021)年4月她再度接任平鎮會館,重新裝潢的經費也完全來自募款,包括因應疫情全面更新空調等。

不論在台灣還是國外,法蓮與照明都把修行弘法放在第一位。有一次國際原子能總署一位高階主管來台灣私訪,法蓮把握接待的機會,向他們介紹禪宗與禪修。

「因為中華民國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他們要求整個行程都不要公開,也不能拍照。」為了安排他們的行程,法蓮煞費苦心。

他們很喜歡東方文化,本來想去龍山寺參訪,她則介紹他們前往關西藥師佛禪寺。藥師佛禪寺位於關西山間,是古代隕石落下的地方,充滿能量,更重要的是,禪寺經悟覺妙天禪師親自開光,清淨殊勝,信眾虔心祝禱,往往有求必應,見證極多。

二樓的大雄寶殿除了供奉三寶佛,四周還有六十甲子星君菩薩環繞,她全部事先翻成英文,熟背於心,向他們一一介紹,最後賓主盡歡,享受了一趟身心靈的美好旅程。

3年前,照明因積勞成疾而往生,法蓮不再是代表夫人,但在她心中,如何將禪宗正法弘揚到國際,此事一直縈繞在她心頭。不管是邀請國際友人來台,還是介紹禪師給國際社會,使命必達的法蓮在心中發下弘法大願。

文/謝璦竹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11期禪修見證

 

跟隨禪的光明,走出憂鬱的黑暗隧道

黃京雄可說是文武全才,自小學起就是各類校隊常勝軍,也是管樂團成員。家人也很疼愛他,在6兄弟中,長輩最疼的就是他,且因為樂於幫助朋友,人際關係非常好,從外表看,完全沒有憂鬱的「基因」。

但在忙碌熱鬧的大一生活中,黃京雄不知從哪天開始發生了變化,「心裡好像有一盞燈熄滅了,內在有股力量消失了,」而彰顯於外的是反應變得很慢,且開始日復一日的失眠,莫名的痛苦攫住了他。

「起先是笑容完全不見了,鬍子也不理;原本很喜歡騎車出去玩,每週會去看電影,也都不去了。」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妻子蔡慧婷說。

儘管內心無比痛苦,黃京雄在生活上仍勉力維持,即使內在感受到學習變得很困難,「當時心力很弱,覺得好像不是自己,平常得心應手的學習與運動,都變得很難,反應很慢,失去自信。」雖然情況很糟,但外表如常,一般人看不出他已深陷憂鬱症。

黃京雄回憶,當時轉折的契機在入門禪修。在他莫名憂鬱約幾個月後,一位學長對他說,禪修或許可以幫助他,還告訴他禪修的師父是證道的上師悟覺妙天禪師。雖然當時並不知道何謂證道上師,但仍讓他燃起一線希望。「心裡很想要衝破那種悶,想要好起來。」於是他抓住機會,與蔡慧婷一起報名禪修。

第一堂禪修課當時他只覺得盤腿「痛得不得了」,但奇怪的是,下課後原本心中悶的感覺卻悄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溫馨的感受,這種彷彿被愛環抱的安心,讓他在陷入憂鬱症後,第一次感受到快樂。

回家後,儘管盤腿很痛,但因為快樂的感覺太珍貴,他很認真練習,尤其腹式呼吸不需盤腿就能練習,他練得更勤。當天晚上睡前,一邊練著腹式呼吸,一邊沉沉墜入夢鄉,原本的失眠竟然完全消失。

禪修初期,腹式呼吸讓他擺脫了失眠,但因為盤腿很痛,不容易入定,只覺得很快樂。尤其他特別喜歡當義工,常常與師兄姐一起去街頭發傳單接引,結束後回到社團的社窩時,大家會凝聚分享接引心得,凝聚後再禪定,感覺特別靜。「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是真的,付出就像活水,源源不絕。當完義工再禪定,很快就感到力量從頭頂灌下來,心中的燈一直變亮。」

憂鬱症的痊癒,不是頓然消失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禪修,加上禪定的練習,以及對生命的信念。他說:「痊癒的關鍵在信念,因為想著從小父母養育的恩情,想著潔蓮陪伴的恩情,不能任由自己繼續『行屍走肉』下去。」

禪的力量讓黃京雄與蔡慧婷夫妻二人不畏一切世法艱難,在修行的境界上不斷突破,先後獲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賜法號覺妙利明與覺妙潔蓮。

覺妙利明體悟到,生病是讓自己能體會世間的苦,而生出慈悲心;因為不知道憂鬱症因何而生,難以解釋,也許就是業力吧!所謂業力,用科學解釋就是基因。「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叔叔也曾患過精神疾病。」業力只有靠禪的宇宙大生命力才能扭轉。

憂鬱症會讓我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很容易陷入自己的內心漩渦。利明因為感恩父母家人,儘管在憂鬱症的重壓下,仍不放棄追尋出口,緊緊跟隨禪的光明,終於走出憂鬱的黑暗隧道,開啟新的人生。只有光明才能趕走黑暗,「禪」的確是大醫王。

文/謝璦竹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11期禪修見證

 

入門禪修至今,時時督促自己要「禪修五到」

禪修見證

2014年,在緬甸回台的飛機上,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偶遇一名空服員,恰巧是禪門弟子,相見歡喜之餘,妙天師父贈予她一幅師父的金箔法相,然而直到一年多後,這尊法相才從紅布中重見光明。這個殊勝的因緣,接引了這名空服員的丈夫,也就是我。

當年,妙天師父不曾對我說過一個字,卻讓我這顆頑石點頭,幸運地入門成為禪行菩薩,每每提及這件事,我都滿懷感恩,「我追隨師父的因緣來自天上。」

每位禪行者都像是恆河中的一粒沙子,何其渺小。入門禪修至今,我時時都督促自己要做到「禪修五到」:

第一「手到」。每天早晚,我都會結金剛蓮花印,向師父法相禮敬,同時也禮敬十方諸佛菩薩,感恩一天的開始與結束。睡前則是結大圓滿印,在心中相應師父所傳的睡禪,在十方諸佛的庇佑之下,心很快就能得到安定,法喜入睡。

第二「眼到」。每天禪定之前,我都會專注地注視牆上的師父法相,然後禪定。定中,除了見到三色光之外,也曾多次在上課時見到師父身上發出白光、頭頂發出金光、手掌間發出綠光或紅光,下課後請教資深的師兄才知,因為師父慈悲幫我們開了佛門,所以在因緣具足之下,就可以見到佛光。

第三「口到」。過去,我常會對人說教或自吹自擂,如今這些惡習都已轉為傾聽。同時,我也稟持師父教導的「清淨」、「平常心、心常平」、「不生氣、不生氣、活到一百一」、「三心定位」等開示,接引有緣人入門禪修。

第四「耳到」。我所謂的耳到,不是用耳朵聽,而是去感受。禪定時,先把五官關閉,專注脈輪,也就是師父強調的「接觸」,慢慢地,會發現專注的力量從平面到光圈,再從光圈到極小的光點,此時再更專注地感受脈輪,會發現它在跳動,或是有觸電感,甚至放光。

第五「心到」。雖說自性本自清淨,但我們必須先讓自己清淨,才能讓自性放光。師父教我們十戒和八正道,要用正念大破大立。正念好比是金剛刀,可以破除重重阻礙。師父傳的金剛自性禪定,讓我們從定中生出般若智慧。

除了這「五到」,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是我為自己設定的未來禪修方向和原則。

我告訴自己,前半生是「順時鐘」生活,後半生我要「逆時鐘」修行。雖然身心靈解脫的過程很辛苦,而且難關重重,但師父告訴我們,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禪修的人生是沒有分別心與得失心的,我相信,只要我努力精進地禪修,最後一定可以有圓滿的結局。

《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今我們擁有的一切,頂多一百年便成空,所以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今年夏天疫情穩定後,我們一家四口回到士林禪修會館共修,當我看到自小禪修的一雙兒女,身穿法袍,來回穿梭在師兄師姐之間,彷彿看到生命繼起的希望,然而,這幅美景也猶如人生苦短,一轉眼,孩子就會從少年變成老年,所以禪修必須即刻力行,與上師同心同行。

執教鞭多年,近幾年同事都說我已變成佛系暖男,其實我心裡很清楚,這是因為禪修以後,內心變得更柔軟慈悲的緣故。暑假過後,面對新學期到來,我會以極致的慈悲心、同理心、感恩心與信任心,帶領新的一批國一新生,並期許能成為他們的人生導師。同時我相信,學生們也將成為我身心靈內在提升的推動力量,圓滿我接下來的人生。

走筆至此,心中的感恩之情澎湃洶湧,無法以文字形容。梳理心得的過程彷彿像是人生縮影,在滿心悸動之餘,我默默許下一願:期許自己能修得實修實證的真功夫,最終讓靈性與魂魄一同回歸佛國淨土。

文、圖/陳子平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10期禪修見證

 

打開心門的鑰匙正是「印心佛法」

禪修見證

從小到大,我的個性內向,不擅交際,習慣負面思考,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又愛鑽牛角尖,常因小事而不開心,即使在順心如意的時候,心底還是覺得有點悶。

不過,這一切都在禪修後有了轉變。

修行後,我的心常常很歡喜,不會再為小事不開心,思維也正面許多,面對困難時,不像以前總是逃避,心也變得柔軟有彈性,並不斷修正自己,懂得以同理心待人,處事也冷靜得多。這些都是從心裡慢慢改變的,不僅止於表面,就像用篩子把不好的習性一點一點篩掉。

我發現自己可以從心底開心起來,煩惱少了許多,遇到不開心的事,就用悟覺妙天師父教的因果論及同理心去面對,心便不容易受影響,可以冷靜以對。

師父說,每次師父上課都是一場殊勝的法會,可以超度無相眾生;我每次上完師父的課,都覺得心裡的負面意識被帶走了,整個人輕鬆自在。真的很感恩自己有這樣的佛緣,能夠跟隨師父修行。

修行後,我的人生目標改變了,不再執著要賺大錢,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真正得到心裡的和平,不要充滿仇恨。因為我覺得自己在妙天師父傳授的印心佛法薰陶下脫胎換骨,所以很想讓更多人都加入師父倡導的「地球佛國大家庭」,和我們一起禪修佛陀真傳的印心佛法,讓人間成為天堂。

以前我遇到困難總是習慣逃避;因為生性固執而不願嘗試新事物,但修行改變了我的處世態度,變得更勇敢堅強,願意面對自己的不足,嘗試改變,不再一味逃避。

修行讓我發現自己的可塑性變高了,能夠戰勝內心的恐懼,放下成見,修正不足。修行這幾年來,雖然感覺自己成長得慢,期間也曾想過要放棄,但回首過往,我發現自己每年都有不同的收穫與成長。感謝許多師兄姐的扶持,哪怕只是對我說一則故事或一句話,都會讓我有所啟發和開悟。

我的上師悟覺妙天師父,就如一盞明燈,指引我走向明瞭本心的光明大道。回首這一路修行,雖然經歷過一些苦痛,但我得到了蛻變與成長。要能夠開悟,放下束縛自我的包袱,才能走得更遠。感謝在我迷茫時幫助過我的人,讓我可以很快調整過來,繼續在禪修路上堅定前行。

文、圖/陳柔妤

本文摘錄自禪天下雜誌no209期禪修見證